第(1/3)页 民国32年九月。 在多个战场被包围部队付出巨大代价成功突围撤离后。 这场国府筹备了七天作战了十天的“世纪大反攻”,正式宣告结(Shi)束(bai)。 国府国防部门和宣传部门召开了锣鼓喧天的新闻发布会,声称在国府各部队英勇作战及漂亮国空军密集配合下,此次大反攻对前线鬼子进行了广泛打击并造成了巨大杀伤。 预计毙伤鬼子超过25万人,击毁鬼子坦克42辆,火炮600余门…… 战果之大,堪称国府抗战以来单场作战之最。 同时国防部门也表示,后续将继续筹备反攻,尽快收复被鬼子占领的失地。 甚至国防部还正儿八经的举办了胜利表彰活动,对此次作战表现较好(派系较近)部队进行了表彰。 可惜那些冲在最前面的抗战劲旅由于损失太大,不在表彰之列。 反倒是很多作战稳妥(消极)的部队,戴上红花成为了表彰对象。 一时间,国府官办报纸们纷纷跟进宣传胜利,头版头条全是鬼子被炸毁的坦克、火炮等照片以及被表彰部队。 各类报纸电台等巴拉巴拉的说着,好像前线真的打了大胜仗一般。 可惜,国府官办报纸电台虽然发力宣传,想要美化此次反攻计划,但很多国统区民办报纸却明目张胆的“私下拆台”。 各类小报纷纷阴阳怪气的报道前线反攻失利,损兵折将、战局不佳。 前线操作猛如虎,一看战线原地杵。 除了牺牲了众多抗战部队,浪费了众多珍贵弹药外,基本没有多大意义。 甚至有小报纸用春秋笔法揭露,若非八路军空军增援并配合突围,只怕将要遭遇更大巨大失败,甚至大量部队可能会被鬼子歼灭。 而那些被表彰部队,净是些见死不救、坑害友军的部队,实为国军耻辱。 虽然国府的特务机关迅速调查关停了多个小报社,抓捕了不少记者,但小报社们却仍然孜孜不倦的继续用春秋笔法揭露真相。 不怪小报纸们如此头铁,实在是小报记者们遭遇了一次“血的教训”,也经历了一场思想革命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