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春妮娘将面条一点一点的喂给春妮,双眼早已泛红的春妮娘终于忍不住,泪水决堤。 春妮看见娘.亲眼含泪,也跟着哭了起来。 喜娘见春妮流泪,急忙上前说:“小娘子可不能哭,心里难受也要忍着,不吉利。” 就在这时,外面的两位喜婆又开始催促。 屋里的喜娘看看时辰,笑着说:“已经巳时(九.点),不能耽搁了时辰,准备上轿吧!” 听了喜娘的话,春妮停止哭泣,紧接着在喜娘的指引下,由胖小背着出门。 古代的习俗是由兄长背着,只是春妮没有兄长,直系亲戚也没有,只有比她小的弟弟,幸亏胖小勤加练习齐天传授的拳脚,体力见长,否则这也是个难题。 见新娘子出来,顿时锣鼓声再次响起。 齐天见胖小背着很吃力,毕竟只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,想着接过春妮,却被两位喜婆拦下。 胖下将春妮放进轿子里,笑着说:“喜娘说了,不能动,这叫平安当意。” 胖小还是一个孩子,不能像大人那样伤感,反倒喜出望外,毕竟嫁的那个人是齐天,是他这辈子的姐夫,也是他的偶像。 齐天看着春妮上轿,紧接着对春妮爹娘躬身作揖。 春妮爹说:“走吧,走吧!” 春妮娘还没有从伤感中走出,强露出一丝微笑说:“是啊,走吧,别耽误了时辰,不吉利。” 两位喜婆听到王家爹娘的话,齐声喊道:“起轿!!!” 话毕,鞭炮声再度响起,并用茶叶和米粒撒轿顶。 兄弟胖小随轿行,也就是“送轿”。 齐天重生前的时代,对“送轿”称“押车”,由娘家人押车,直接送到婆家;古代则是娘家人送到中途,即返回。 由于齐天带来的礼品过多,春妮家根本放不下,只是象征性的在每样礼品中拿一样,剩下的全部带回。 齐天拜别春妮爹娘,紧接着骑上枣红马,带着迎亲队伍慢慢的离开王家窝棚,开进侯家集。 注: 新娘上轿前,经男方喜婆三次催妆,佯作不愿出嫁,懒于梳妆(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),而后坐娘腿上,娘为女儿喂上轿饭,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。 女儿上轿或上轿前,母亲哭送,哭词多为祝颂、叮嘱话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