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如果说给孝武皇帝上庙号只是一次试探,那么推行改制之后的察举制,就是一次正面的交锋。 趁着霍光对自己还没有太多的疑心,刘贺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。 如果成功了,那么刘贺就可以在朝堂上利用代言人的方式,更多地干预朝政了。 而仲父退休的日子也会更早一些。 对于霍光的结局,刘贺日日夜夜想过很多次。 不管怎么说,霍光对大汉是有功的,在大汉朝堂和江湖上的拥趸颇多。 能让他平安着陆,就应该让他平安着陆。 这样对霍光,对自己,都是一件好事。 诛杀功臣,不管到了什么时候,都是一件对君王名望有所损的事情。 “仲父,不要怪朕,夺你的权越早,对你就越好啊……” 刘贺看向了天空,一只落单的大雁正在向南飞去。 纵使用力地拍打着翅膀,但是仍然与雁群越落越远。 刘贺的视线随之移动,不免心中感叹。 “希望这只老雁,能够顺利到达温暖的南边吧。” …… 几日之后的宣室殿中,小朝议又一次如期到来了。 与前几次朝议不同,今日要商议的重点,就是科举考试的事情。 殿中不少的朝臣,那日都陪同天子去明光宫看了整个科举考试的过程。 所以这几日,早已经在私下讨论过许多次了。 不管是霍党还是非霍党,对这新奇的科举考试都是赞不绝口。 百闻不如一见,官员们此刻见过了科举考试,刘贺要推行也就容易许多了。 “几日之前的科举考试,此时已经有了结果,那十五篇文章都是仲父带领张安世和丙吉挑出来的,每一篇都有过人之处。” “朕已经命人多誊抄了几份,让诸公一起来参详。” 刘贺挥了挥手,禹无忧就把准备好的誊抄出来的考卷发了下去,每人的手里都多了一份。 一众朝臣一边看,一边啧啧称奇。 这些考卷上的文章,水平之高让人惊叹,不只在郎官中属于佼佼者,甚至超出一般官员的见解。 其中条陈的一些意见颇有新意,而且还不是纸上谈兵的异想天开,是能够一件件落到实处的良策。 而其中最为亮眼的,自然是那份拔得头筹的考卷,文中体现出来的眼光与格局,不在九卿之下。 一时间,人人都想知道到底是出自于何人之手了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