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不多时,霍禹来到了东城郭的那处田庄,他走进正堂之后,看到其余的人都已经提前到了。 除了霍山霍云兄弟之外,今日这正堂里还多了七八个人,其中也包括光禄寺前中郎将利汉和度辽将军兼长乐卫尉范明友。 除了范明友年纪稍长之外,其余人大多在三十岁左右,个个都是品秩位于千石到两千石之间的武将。 这些人大部分是南军的武将,也有少数几个是北军的校尉。 他们品秩虽然不高,但是却是能直接领兵的人,粗略地算下来,此间众人所辖之兵至少有两万人——这几乎占到了整个长安城两三成的兵力,而且还是战斗力最强的那一部分。 霍禹刚一走进正堂,除了范明友站在堂中没有任何反应之外,其余的人都向霍禹行军礼道:“问小将军安!” 小将军不是真的小,而是相对大将军的“大”而言的。 所以这个小,就别有意味了。 这高傲的霍禹只是微微点头示意,就径直穿过了人群,走到了范明友的身边。 “姐夫,几日不见,一向可还安好?” “嗯,有劳小将军挂念了。”范明友身份不同,所以不似其他人一样谄媚。 此刻在这堂中,范明友是霍禹的“兄长”,又是品秩和官职最高的人,自然是唯一可以获得霍禹尊重的人。 接着,霍禹转过身来,看着满屋的年轻武将,他的嘴唇紧紧闭着,似乎在抑制自己说话的欲望。 片刻,当所有人都看向自己之后,霍禹终于说话了。 “还有几天,我等就要陆续出发了,家父今日跟我说过了,此次征伐,定要立功凯旋,绝不可空手而归,望众将听令,奋勇杀敌,勇立新功……” 霍禹越说越激昂,眉宇间的那一份精明和计较越发狰狞,与他的母亲霍显有五六分相似。 在这一刻,霍禹似乎成了霍光的化身,用豪言壮语来鼓舞军心。 但是,从头到尾,他却没有提过天子哪怕半个字——这已经是死罪一条了。 在场这些应该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”的武将,却无一人站出来质疑,似乎霍禹所说之事都是天经地义之事,没有半分的不对。 “大将军还说了,待我等为大汉,为大将军立下功勋的那一日,他会未我等封侯拜爵的。”霍禹一字一句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。 “诺,为大汉尽忠,为大将军尽忠!” 到此,霍禹又有模有样地嘱咐了一番,最终才让众人散去。 很快,堂中就只剩下霍云兄弟和范明友了。 他们是骨血亲,更是这些武将的核心人物,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