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仰观这浩瀚的灵子流,竟让孟夏有种观看无垠星空的感觉。 大小、空间、时间都是个相对的概念,没有什么是绝对的。 在这一瞬,孟夏想的很多、很多。 他想到了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的寄生小虫,明明只是渺小的蜉蝣,却能寄生万物; 想到了通过一个印记实现空间传送的希金族人阿巴贡,空间都是他们手里的玩具; 更想到了小师叔罗雅阳赐予小赛维族一双可以通过生育传承的翅膀......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? 真元是否又有极限? 同样是真元,在不同人的手中,为何表现的如此不同? 只是转换一下观察视角,这个世界就变得截然不一样了。 若是再变得更加渺小一些呢? 佛观一碗水,八万四千虫。 对于这八万四千虫而言,这一碗水就是它们的世界。 而碗之外的世界,更是无穷大的“宇宙”。 什么是无穷大?什么又是无穷小? 所有的疑问,齐齐在孟夏脑海中汇聚。 但是。 孟夏并没有迷茫,头脑反而越来越清晰。 最终,孟夏得出了一个答案。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? 世界的本质就是世界! 它就在那里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但世界在孟夏的眼里,却不再是曾经那个世界。 所谓的“世界”,核心就只有两点。 第一,我知道的。 第二,我不知道的。 我所知有限,所以世界有涯,而这就是......无穷小! 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也就越多。 所以世界无涯,而这就是所谓的......无穷大! 知道也分为“现在知道的”、“未来知道的”,而现在知道的,在未来或许还会被证伪。 所以,知道与不知道,也不是绝对。 而夫子一脉最推崇的就是......知至而道至,也即是知行合一! 在这一瞬,孟夏只感觉天地宇宙,在他的眼中忽然一分为二。 一部分为“黑”,一部分为“白”。 黑即为不知,白即为知。 黑中有白,白中有黑。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 而这,即为——道! 在孟夏悟道的刹那,孟夏的精神一分为二,变得黑白交错。 而孟夏的体外,则浮现出一黑一白两条鱼。 黑鱼象北溟,其中有鱼,其名为鲲。白鱼象南溟,鲲化为鹏,鹏向南溟而飞升。 黑鱼白鱼交融,即为太极。 在太极图形成的刹那,整个结界天地都为之一震。 而孟夏的周围,更是接连出现乾、坤、坎、离、震、艮、巽、兑八门,竟像是连通了八扇门户,开启了八个世界。 不仅如此,孟夏的周身,还接连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色。 天地间的一切能量,都在流转、变换。 而这些统统都是孟夏对于世界的认知! 知至而道至! 孟夏对世界如此认知,那么世界在孟夏的眼中也如此呈现。 或许在他人的眼里完全就是狗屁不通,但孟夏依旧会固执的去坚持! 因为,这就是孟夏的世界! 也即是所谓的......内景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