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苏北治碱一期工程成效显著,超过40万亩盐碱地得到初步改良,从寸草不生的“白地毯”变成了可种植高粱、棉花的良田。 全省范围内,因水利改善、新式农具推广和初步的良种选育,粮食总产量从51年的约65亿斤,增长到52年的78亿斤,增幅达20%。 预计53年夏收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。 虽然整体水平依旧不高,但汉东,尤其是苏北地区,已经彻底摆脱了“饥荒样板”的阴影,实现了口粮的基本自给,并向国家上缴的公粮也逐年增加。 关于石油化工得以萌芽, 周慕白不仅炼油,更利用炼厂气和小分子烃类,在实验室规模下试制合成氨; 沥青被用于铺设京州市至江都工区的第一条试验性柏油马路。 大兴煤矿的煤矸石被用于烧制砖瓦,供应基建; 矿上建立了小型洗煤厂,提升煤质; 甚至利用煤矿的富裕电力,在矿区周边建起了小型电解车间,生产烧碱和氯气,为化工产业提供基础原料。 七月的京州,炽热难挡。 知了在省委大院茂密的梧桐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着,愈发衬得午后的寂静。 陈朝阳的办公室里,风扇徒劳地摇着头,吹出的风都是热的。 他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苏北治碱第一期工程进展的报告,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,目光落在了桌上一份被红笔重点圈出的《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》签署消息的《汉东日报》上。 铅字无声,却带着山呼海啸般的回响。 历时近三年的血战,终于按下了暂停键。 和平,以一种无比珍贵却又沉甸甸的姿态,降临在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头上。 李赤水轻手轻脚地进来,换了一杯新沏的绿茶,低声道: “书记,刚接到电话通知,下午三点的省委常委会议题增加了,主要讨论如何响应北平号召,全力转向经济恢复与建设,以及……妥善安置即将大规模归国的志愿军将士。” 陈朝阳点了点头,目光依旧停留在报纸上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 第(1/3)页